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团结读书会 | 重温《墨子》,除了“兼爱”“节用”,你还读懂了哪些?

2023-05-20 01:17:29 251

摘要:团结读书会,是团结报社媒体深度融合的又一标志性产品。自2021年启动以来,活动和民主党派组织自身建设紧密结合,以读书学习提升履职水平、促进凝聚共识,在坚定信仰上扎根,在理论领悟上用心,在学以致用上发力,在解决问题上见效,体现了主题的契合性、...

团结读书会,是团结报社媒体深度融合的又一标志性产品。自2021年启动以来,活动和民主党派组织自身建设紧密结合,以读书学习提升履职水平、促进凝聚共识,在坚定信仰上扎根,在理论领悟上用心,在学以致用上发力,在解决问题上见效,体现了主题的契合性、联络的精准性、领读的权威性、共读的广泛性、传播的有效性,成为团结报社履行媒体职责、加强舆论引导、服务统一战线的有效载体。

本期团结读书会

【领读人】 米卫娜,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年理论宣讲专家。

【共读支部】民革上海市长宁区委会第三支部

主委致辞

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长宁区委会主委 金可可

民革长宁区委会受邀参加团结报社举办的“与经典对话 与时代同行”团结读书会活动,深感荣幸。品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有裨益。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看到,近年来,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产生出大量的优秀成果,它们滋养了国人的精神,更为民族复兴征途注入了正能量。

作为参政党成员,我们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团结奋进的能量。此次读书会活动,长宁民革的党员们共同学习了《墨子》。孙中山先生对墨子有极高的评价:“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博爱’是一样的。”孙中山先生将“兼爱”思想融会贯通,形成了他所倡导的“博爱”“天下为公”等观念。作为民革党员,我们通过学习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亦加深了对中山精神的认同,这必将为我们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致力于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墨子》的核心要义与当代价值

米卫娜

墨子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人文和科学精神的优秀遗产。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墨并列显学百余年。《韩非子·显学》的开篇说,“世之显学,儒、墨是也”,由此可见,墨家在诸子学说中的重要性。《墨子》是墨子思想的结晶,原有71篇,现存53篇,散佚18篇,其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十论构成了其思想的核心要义。作为中华民族在先秦时期所留下的历史烙印和文化记忆,墨子思想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爱人若爱其身”的兼爱精神

春秋战国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空前活跃的时代。面对王权衰落、群雄争霸、攻伐迭起的社会现状,诸子百家纷纷提出救世良方。

墨子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对人民的痛苦感受至深,故而求治之心最为深切。他认为天下混乱、社会不稳的根源在于“不相爱”,指出:“当察乱何自起?故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是何也?起不相爱。”墨子给出的医治良方就是“兼爱”,认为“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何谓“兼爱”?“兼”即无差别,“兼爱”即无差别的爱。所谓“兼相爱”,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若“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人人各安其位,就不会有战争;上位者爱惜民力,励精图治,百姓也就得以安居乐业。故墨子欲通过“兼爱”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为达到爱利天下的目的,墨子穷其一生都在倡导“非攻”并为之奔走。“非攻”是墨子提出“兼爱”的重要目的。墨子认为,“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墨子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对当时统治者损人利己的战争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谴责。他首先从理论上说明了战争的危害。军队征伐,冬行恐寒,夏行恐暑,一般都是春秋兴师,而百姓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春秋兴师必毁损庄稼,百姓因此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还为君主们算了一笔账,出兵时所用的竹箭、羽旄、幄幕、甲盾、刀、矛、戟、戈、剑、兵车、牛马、粮食等物资耗费多得不计其数。百姓病死,军兵阵亡,夺民之用,废民之利,只为了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贪胜”之名是得不偿失的。为制止战争,救民于水深火热,墨子及其众门徒还积极践行“非攻”的主张。《墨子》一书现存有防守兵书性质的“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11篇,至于防御效果在“止楚攻宋”的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公输般为楚国造出了攻城的云梯,要来攻打宋国,墨子亲赴楚国与公输般较量高下,“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般之攻携尽,子墨子守御有余,公输般屈。”

墨家“兼爱”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张岱年认为,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实即墨子所谓兼爱。‘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更可谓兼爱之至极。而‘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则较墨子之兼爱说尤为具体而易行。”近代之后,“扬墨救世”成为近代中国拯救危亡的重要学术手段。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写道:“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即是得墨子“兴天下之利”的精髓。梁启超、章炳麟、刘师培、胡适、傅斯年、冯友兰等人都从各自的立场阐发墨子思想,“近代墨学”为之复兴。此外,墨子的“兼爱”思想更与马克思主义相通。近代学者张纯一说,“墨子的劳农主义包括平等观、互助论、尚勤劳、均贫富……此即近世马克思主义主张之要义。”他认为马克思铲除阶级、社会平等的主张,“颇与墨子一揆”。陈独秀对墨子兼爱精神也极为推崇,称“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

“节用”“节葬”与“非乐”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墨子·节用上》的开篇即讲道:“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墨子本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原则,劝导君主们效法圣王,“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墨子一生极力倡俭,其节俭思想包括“节用”“节葬”“非乐”三个方面,其中“节用”在墨子尚俭思想中占据核心地位。“节用”思想指的是生活上要节约用度,提倡实用。墨子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规定了一套节用标准。衣服、房子要冬以圉寒,夏以圉暑,武器要圉寇乱盗贼,车舟行陵陆川谷,通四方之利即可,“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墨子倡导一切以“用”为旨归,这样就会起到“倍增”的效应,因此“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若则不难。”墨子及其门徒以身作则,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为了止楚攻宋,墨子能做到十天十夜连续赶路,足重茧而不休,裂裳裹足而前行。

“节葬”“非乐”是“节用”思想的具体表现。墨子极其反对当时盛行的“厚葬久丧”,力主“节葬短丧”,以求移风易俗,有益于社会民生。他认为,儒家“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厚葬“为多埋赋之财者”,久丧“为久禁从事者”,既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又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的健康及劳作。故墨子提出效仿古圣王制的埋葬之法:“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绞之不合,通之不坎,掘地之深,下毋及泉,上毋通臭。”一切以去无用之费为标准,棺三寸,足以朽体;衾三领,足以覆恶,如此足矣。从节用的实际出发,墨子还主张“非乐”。墨子认为一切形式的活动都应当以对天下万民有利为第一要义。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在墨子看来,音乐“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即是说音乐在社会功能上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都无可取之处。通过论述音乐造成的负面影响,墨子从节约的角度得出结论:“为乐,非也。”

在中国历史上,墨子第一次对节俭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然而,由于墨子自身所处的社会阶层的限制,其节俭思想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者的色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郭沫若曾批评墨子“一味地以不费为原则,以合实用为标准,而因陋就简,那只是阻挠进化的契机”。墨子非乐,甚至于“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都要反对,忽视了精神生活的意义。但是,墨子的节俭思想在春秋战国那个战乱动荡的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且墨子所提出的“节用”主张、“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命题潜移默化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道德实践。

“言必有三表”的朴素唯物认识论

为了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宏愿,墨子认识到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及其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墨子从民本立场出发,构建了包括“本”“原”“用”在内的“三表法”作为其理性思维逻辑认证的基本方法。

墨子生活的年代,“有命”论甚嚣尘上,“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命虽强劲,何益哉?”即无论是富贵贫贱都是命运的安排,非人力所能为。先天命定,是墨子所厌恶的。在墨子看来,主张有命论的人是天下之大害,其言论是对现实苦难的无动于衷,没有仁爱之心的表现,故“不可不明辨”。如何去明辨呢?墨子说:“言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即要确立和论证一种观点,必须有一个统一标准,否则就无法辨明是非利害。驳斥“有命”论,评判是非利害的标准是什么呢?墨子指出:“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归纳起来,墨子的“三表法”提出了逻辑思维的三个项:本、原、用,指出检验认识应从前人的经验智慧、广大群众的实践经验和具体的实践效果三个层次着手进行。

墨子以禹、汤、文、武圣王之治的历史经验,以百姓耳目之实的亲身体验,以百姓人民之利的施政效果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通过此“三表”认识客观世界。鉴于此,墨子反对听之任之,消极认命;主张事在人为,积极向上。于是,墨子看到王公大人“蚤朝晏退,听狱治政”;卿大夫“竭股肱之力,殚其思虑之知,内治官府,外敛关市、林泽”;农夫早出晚归,勤于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强乎纺绩织纴,认为这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正确做法,而“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

毛泽东曾评价墨子:“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是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墨子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使其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接近于真实,这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共读

【民革上海市长宁区委会】

民革上海市长宁区委会于1960年2月17日成立。区委会设13个工作委员会,10个基层支部。截至2022年8月,共有党员407人,平均年龄55岁,大学以上学历301人,拥有中高级职称党员179人,担任民革中央委员1人,市委委员2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1人。

在民革上海市委会和中共长宁区委的领导下,区委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以参政议政为抓手,以祖统工作为特色,精心打造“长宁民革动态”“参政议政大家谈”“长宁区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等工作平台,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四史”和民革党史学习,抓好社情民意信息征集专项工作,举办两岸武术交流、两岸大学生创新创业夏令营等活动,先后荣获“民革全国机关工作先进集体”“民革市委会宣传工作特别奖”“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组织”“民革上海市委会2017-2021年祖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民革长宁区委会第三支部开展读书活动

学习感悟

第三支部主委 穆晓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毛泽东主席曾经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作为先秦两大显学(儒、墨)之一,诸子百家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流派,《墨子》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三支部很荣幸具体承办了团结报组织的此次“团结读书会”活动。党员们一起通过线下自助阅读、在线集中阅读等方式,品读《墨子》,分享读书感悟,共同提升文化素养与理论水平。

支部今后还将继续举办读书学习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民革党员 严佳亮:

从《墨子》的“兼爱”与“非攻”中,我看到了一种包容一切的无差别的爱,这种思想的基础是博爱,初心是建立在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理念之上,其核心思想是天下为公。

墨子的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政治精英和文化巨擘来说影响巨大。其中,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不仅继承了墨子的兼爱思想,而且还把它融入自己的思想理念之中,从而形成了“博爱”的思想。孙中山曾说过:“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希望人人平等没有等级之分,孙中山则提出了国民革命的理念:“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

在反清斗争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旨在革除社会陋习,改进社会风尚和进行政权机构建设,如孙中山将人身自由等各项权利通过法律进行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取消了跪拜礼,取而代之的是握手和鞠躬,改变“大人”“老爷”等具有尊卑等级观念的称呼,用先生来代替,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到了人民心中。

民革党员 丁明:

墨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并称为“世之显学”,在当时“百家争鸣”的环境下,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一生为了实现安邦治国、济世利民和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崇高理想,创造性地提出许多思想主张,这不仅是墨子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

墨家学说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兼爱”意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爱,每个人都应该同等地、无差别地爱别人的一切,要做到“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其次是“非攻”,在墨子看来,“攻”不义且不利,“非攻”并不是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而是反对恃强凌弱、以众暴寡的非正义战争。墨子的“非攻”义正词严地否定了那些鼓吹战争的野心家,呼吁爱好和平、互帮互助,救援受侵略的弱小国家。

另外,墨子提出的“尚贤”主张,希望国君能够任人唯贤。墨子认为,治理国家必须选拔有才能的人,人才的选拔应重视品行、辩才和技艺,选拔人才应不避远近、亲疏和贵贱,量才而任用,量能而授官。

墨子还从国家人民之大利的立场提出了“节葬”“节用”“非乐”原则,推崇节约、反对浪费,这些在如今看来依旧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民革党员 吉东剑:

墨子对于爱的主张不同于孔子,墨子是站在小生产者、贫民的立场讲爱。墨子认为的爱不像儒家“亲亲有疏,尊贤有等”,而是“天下皆相爱”,是更加广义上的爱,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以及人们之间彼此相互关爱、互助互利。

这种爱的体现就是“非攻”,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当然,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

民革党员 邵春雷: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其现实意义。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非攻”为反对侵略战争,致力于世界和平。此外,墨子思想中还有很多有益内容值得今人借鉴。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深入学习研究,古为今用,与时偕行。

《团结报》10月1日 5版

本期编辑 _ 李艳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